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法院动态
周宁:诉调衔接的多元方程解
分享到:
作者:李婷  发布时间:2015-08-18 15:53:02 打印 字号: | |
周宁县法院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到现场调处纠纷
  近年来,福建省周宁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衔接工作,摸索出以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这个“1”为基本点,辐射到“X”个基层组织、“Y”个行政机关、“Z”个行业机构,形成了“1+X”、“1+Y”、“1+Z”无缝对接、快速联调的诉调衔接纠纷解决机制,解开了一道多元方程式,让一件件纠纷和平解决、一对对冤家握手言和、一个个家庭破镜重圆,使矛盾纠纷的化解由原来的部门自唱“独角戏”变为合奏“交响曲”。

  ■1+X: 开出村居“和谐花”

  今年3月21日,周宁县礼门乡秋楼村村民陈华、陈央在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上签上名字、摁上手印。至此,一起长达20多年的山林权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原来,陈华和陈央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族兄弟,原本感情很好,但却因一场纠纷,双方形同陌路、互不往来。20年前,双方所拥有的自留山四至不明,导致权属不定,多次为权属发生争议,兄弟俩感情破裂。虽然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协调,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3月初,这起纠纷被摆上周宁县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的“饭桌”。为烹制好这道菜,法官联合礼门乡司法所工作人员、秋楼村村委干部在秋楼村召开协调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最终双方在山林权属划分上作出让步,并达成一致。

  “吵吵闹闹这么多年,兄弟感情都破裂了。感谢大家,让我们兄弟握手言和。”事后,陈华说道。

  “是啊,要不是法院和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们兄弟现在也不会和睦地站在一起了。”紧接着,陈央也表示感激。

  这只是周宁法院开展诉调衔接化解纠纷的一段剪影。2009年7月24日,在一阵鞭炮声中,周宁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随后,周宁法院设立宁德市首家人民调解工作室,24名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办案”,迈出了人民法院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无缝对接的第一步。

  人民调解进驻法院,为“诉调衔接”提供了全新、坚实的平台。周宁法院院长张海光介绍:“人民调解工作室负责民商事纠纷调解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工作,从而整合基层组织的力量,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之间‘无缝’衔接。”

  从此,该院从未停止与基层组织诉调对接的步伐,将人民调解室辐射至老区、景区等各乡镇巡回法庭,实现巡回审判覆盖全县各乡镇;与县综治委联合发文,选派18名业务骨干挂点帮扶指导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启动无讼社区工作,任命7名社区法官,挂点周宁县所有社区,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司法建议等工作。

  据悉,目前,该院已与全县9个乡镇7个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无缝对接。此时,“X”的答案是16个基层组织,随着今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基层组织融入基层诉调衔接机制。

  据了解,2014年以来,各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处理各类纠纷537件,调解成功率达93.6%。

  “诉调衔接机制就是要将触角延伸至各个基层村居,要利用一切调解时机,在田间地头、河边路旁、农家小院进行调解,尽最大努力将纠纷化解在现场,构建出一个和谐美丽的新村居。”人民调解室负责人徐旭彪感慨道。

  ■1+Y:

  画出社会“平安符”

  今年3月2日,周宁法院生态庭庭长林积平刚开完庭回到办公室不久,就接到周宁县工商局小李的电话:“老林,移动公司办事大厅有一起消费者权益纠纷,你们能否派人来帮忙处理?”

  林积平放下手中的工作,叫上书记员小王一同赶往周宁县移动公司。刚到移动公司就看一当事人站在大厅门口气呼呼地说道:“移动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侵犯了我的权益!今天要是不给我个说法,我就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么大一个公司是怎么坑人的!”

  原来,当事人小肖因其手机号码使用的话龄在3年以上,具备与移动公司签订月保底消费168元送手机一台的电信服务合同的条件。2013年底,周宁移动公司让第三人冒用其姓名与手机号码与该公司签订了上述合同,并向第三人赠送一台手机。事后,小肖并不知道此事,还一直使用原手机号码。

  2015年初,小肖觉得自己上个月没有怎么使用手机,月底一结算话费却要168元,感到甚是奇怪,后经查询才得知事情原委。他认为移动公司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其姓名权,便向周宁县工商局投诉,要求移动公司赔偿其10万元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当了解情况后,林积平协同小李,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协商解决方案。最后,在林积平和小李的共同努力下,小肖与移动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书。

  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衔接工作有什么好处?林积平是这样认为的:“与行政机关的联动机制虽然占用了法官一定的时间,花费了一定的精力,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前沿,避免了冲突升级。”

  “行政调解缺乏强制性,即使双方当事人都达成了调解协议,也经常会出现其中一方意见反复,拖延支付赔偿金等情况,导致调解协议履行困难。”小李对诉讼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也予以了高度评价,“有了调解衔接机制后,调解结果一经确认,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同时,快速方便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社会画了一张‘平安符’。”

  “近年来,行政案件不断增长、上诉率高,社会矛盾激化,如果将矛盾化解于诉前,对行政机关、对法院都是有益的。扩展诉调对接工作是法院的任务,也是各行政机关的工作亮点,推进与行政机关的诉调对接可实现互利共赢。”张海光说,“为此,我们先后与当地交警、工商等3个行政机关建立了快速联动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协助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调解。今后将会与更多的行政机关建立联动机制。”

  在快速联动机制中,行政机关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通过法院驻点法官对行政调解协议进行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反悔,另一方不必再提起诉讼,即可直接申请法院执行,减少了诉讼周期和成本。

  据了解,2014年以来,共有30多起纠纷通过周宁法院与行政机关快速联调机制在诉前得以化解。

  ■1+Z:

  织出群众“贴心衣”

  “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接触的对象是医患者、劳工、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造成不好的影响。”周宁法院诉调审监团队法官汤晶玉就法院与行业机构开展衔接工作如是说,“因此必须实现与行业协会联手,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化解,贴着群众的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一起劳动争议纠纷,让汤晶玉深有感触。

  今年2月,已有28年教龄的张老师向周宁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周宁县某小学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162450元,并补办社保手续费和缴交社保费等。

  周宁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第一次组织双方进行协调时,双方各有各的理由,现场气氛紧张。

  学校的代理人张敏认为,张老师已于2000年6月前被县教育部门列入清退范围,而小学是2008年设立。后来,张老师虽然到小学任代课教师至2014年6月,但其已于2009年退休,并领取了相关工资及3000元的安置费,张老师索要的报酬不合理。

  张老师却认为,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从来都是兢兢业业、问心无愧。学校认为自己的付出不值得,感到很是心寒,为争一口气,一定要拿回自己的所得。

  由于第一次协调双方争议较大,周宁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便邀请周宁法院共同进行调解。

  接到邀请后,汤晶玉根据以往的调解经验,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分别与张老师和学校代表进行座谈,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在了解了双方诉求后,汤晶玉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调解,使双方意见渐渐趋于统一。最终,双方面对面坐下,心平气和地达成一致意见,签下了调解协议书。

  “快速、便捷,矛盾解决了,还挽回了经济损失。诉调对接工作为我们群众编织了一件‘贴心衣’。”4月15日,拿着印着法院印章的调解书,张老师满怀欣喜,她说,选择调解,她还省下了1600多元的费用。

  针对劳动争议、医患纠纷、职工维权等行业纠纷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案情复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成本高、耗时长的特点,周宁法院先后与县总工会、县妇女联合会等5家行业机构建立行业机构衔接工作机制,便捷快速解决行业纠纷。

  “为加强与行业机构的密切协作,法院邀请行业纠纷诉调机制成员单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担当调解员,并建立日常协调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处理日常解决行业纠纷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高化解行业纠纷的质量和效率。”周宁法院诉调审监团队的主审法官陈高顺介绍说。

  据统计,2014年以来,通过与行业的诉调对接机制,16起涉行业敏感纠纷被化解于萌芽状态。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